记者米露报道,11月25日上午,在中国足协的组织下,各中超俱乐部在苏州召开了“中超俱乐部工作会议”,足协主席陈徐媛以及16家俱乐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整个会议持续2个小时,讨论的内容几乎可以影响整个中超未来的运营和发展。
2021赛季将是一切的开始。从下一季开始,国内外援助的薪资将进一步受限。国内球员税前500万人民币,外援税前年薪300万欧元。队内外援工资总额税前不超过1000万欧元,俱乐部总投资不超过6亿元。关于“阴阳合同”的问题,可能来源于薪资限制,足协下达了明年进一步严格监管的命令。另外,更让人关注的是,所有的三级俱乐部都要在明年进入前完成中和俱乐部名称的任务。——足协领导在会上指出,目前除大连人民俱乐部外,其他15家俱乐部都需要进行俱乐部名称的变更,以彻底去商业化和中和化,这与去年讨论的更名方案不同,也更为严格。
职业联赛最早将在12月成立。目前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职业联赛的成立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指的是最后的主席人选。记者了解到,董事长候选人还在最后敲定,最接近的是周金辉。在完全确定之前,刘军和黄胜华将负责职业联赛的工作,黄胜华将和刘军一样辞去俱乐部前主席一职。将于明年3月举行的中超联赛也将在职业联赛的领导和足协的监督下进行。
限薪细则与合同监管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超俱乐部就有很多关于外援和内援的薪资上限的讨论。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俱乐部都削减了开支,但仍然难以逃脱拖欠工资、入不敷出的命运,其中就有一些国有俱乐部。其实年初中超提倡的“降薪”顺序并没有真正落实,很多俱乐部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持观望态度。在11月25日上午的中超俱乐部会议上,2021赛季开始的限薪令终于落到了实处。
会上确认,从新赛季开始,中超俱乐部国内球员税前年薪上限为500万元人民币,外援税前年薪上限为300万欧元。同时中超俱乐部所有外援税前工资总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
2018年底,中国足协正式出台了最严格的“四顶帽子”政策,其中包括“注资帽”、“工资帽”、“奖金帽”、“转会帽”,严厉降低球员工资和俱乐部投资。当时规定中超国内球员个人工资(不含奖金)税前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参加2019年亚洲杯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队球员将在个人最高工资限额的基础上提高20%。当时只是降低了国内球员的工资。一年后,2019年底,足协公布了国内球员工资限额标准不变的政策,外援税300万欧元。
国内玩家现在已经减半,从1000万税前工资降到500万;外援最高工资税改为税前后,也增加了所有外援税前工资支出总额的上限,这是本次会议与以往降薪的最大区别。
关于俱乐部总支出的问题,中超俱乐部2018年底公布的最高支出2019年为12亿,2020年为11亿,2021年为9亿,但这些数字不包括青训支出,今年11月25日的会议con
当然,人们更关心的是明年会签新合同的球员的涨薪限制更容易,那么对于那些还有合同的国内外援应该如何接受新的涨薪限制令呢?2018年,宣布降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从2019年1月1日起,中国足协新备案的合同按限额签订;合同未到期的球员,在现有合同到期后,将根据名额重新签约。在第25次会议上,足协对这一点有了完全不同的做法。新的做法明确表示,在未来两周内,新的合同模式将被发送到所有俱乐部,有合同的球员也需要按照新的工资限制标准重新签订合同。关键是原合同和新合同的薪资差异会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签订,超出部分目前不计入俱乐部总支出限额。
2018年首次宣布降薪时,中国足协强调“阴阳合同”的治理,决定通过俱乐部自查、足协检查、上缴税务等方式进行监督。违反规则的俱乐部将受到扣分和取消准入资格的处罚,违反规则的教练和球员将被禁赛一至三年。在这次苏州会议上,足协重申将严格调查可能因降薪而产生的“阴阳合同”。足协说需要俱乐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证明。一旦出现举报,足协将立即介入调查,违规俱乐部将直接受到处罚。违规球员停赛一年以上,违约金为“殷合同”的1-5倍。
职业联盟和俱乐部改名
除了薪资限制和监管,苏州会议讨论的重点有两点,一是职业联赛的建立,二是中超俱乐部名字的中和。
关于职业联赛,广州R&F足球俱乐部投资人张莉今年4月向媒体透露,去年中国超级俱乐部12名投资人联名要求尽快成立职业联赛,但随后筹备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随后,中国足协迅速做出反应,在足协官网上发布了《中国足协关于推进职业联赛理事会相关工作的说明》。公告称:“2019年底以来,中国足协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14条的具体要求,对原方案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充实。新计划已获得广泛共识,目前正按照程序推进。”
今年因为疫情,中国足球也经历了很多考验。首先,它保证了各级联赛的完整运行。中超和中国A完全打完比赛后,又被提出来了。足协主席陈徐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将努力在今年建立职业联赛,并让他们在明年的联赛中运作。
在25日的会议上,这个话题几乎到了最后的“官方公告”节点,专业联盟最早将在12月成立。目前一切准备就绪,只需要“东风”,其实是指联盟主席的最后确认。此前,记者了解到,最接近这个职位的人选是国安俱乐部主席周金辉,足协仍在与他沟通联系。不过专业联盟马上就要成立了,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现有工作将由苏宁俱乐部前总经理刘军和R&F俱乐部总经理黄胜华承担。和刘军一样,黄胜华将在正式开始工作前辞去俱乐部前主席一职。无论如何,联赛将在下赛季联赛开始前正式运作,因为苏州会议已经确认,下赛季中超联赛将于明年3月开始,届时新赛季联赛将由职业联赛主导,中国足协监管,共30轮。
最后一个重要话题是俱乐部名称的中和(包括中超、中甲、中乙)。其实足协在这个问题之前已经下了命令。去年12月,足协再次确认有必要在2021赛季前完成新俱乐部名称的注册。未通过中国足协认证的,不予授予联赛参赛资格。但在此之前,足协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考虑的是职业联赛的发展现状,也有“例外”条款。即如果一个俱乐部的名称或简称本来是非中性的,但被该俱乐部长期持续使用,使其名称在足球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俱乐部品牌或在球迷中具有普遍影响力,则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并获得该俱乐部的认可,该名称可被认定为中性。但申请此类名字认可的球队必须是2004年中超之前参加过甲级或乙级联赛的俱乐部,并且一直持续参加至今。同时,俱乐部并没有改变当地的会员协会。
按照当时的条件,很多中超俱乐部其实都符合要求,比如天津TEDA、河南建业、长春亚泰、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在苏州会议上,以前的例外政策不复存在。足协领导明确指出,中超16家俱乐部中,只有大连的一家俱乐部符合新赛季俱乐部名称中和的要求,其余15家俱乐部必须修改原俱乐部名称,才能完全进入企业化,实现中和。
如何定义“中性”的俱乐部名称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其实足协的意见稿很明确:俱乐部全称应该是“本地域名俱乐部名称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的形式,简称是全称中的“本地域名俱乐部名称”。全名中的本地域名应该是俱乐部所属的名称或者所在城市的名称。俱乐部名称应为中文,不得超过4个汉字。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类似的发音或汉字。足协相关人士也在会上明确表示:不得以俱乐部名义出现任何股东公司或关联单位。假设俱乐部的股东或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或公司有关联子公司或子公司使用的公司名称,则该名称不会被视为“中性”。在申请足协的时候,每个俱乐部都需要提供各种详细的材料来证明。
这样,河南建业、天津TEDA、北京国安等老牌中超俱乐部将完全更名,类似于上海绿地申花、山东鲁能泰山,可以去掉“绿地”和“鲁能”,保留“申花”和“泰山”。对于很多中小俱乐部来说,比如重庆当代、武汉Zall、青岛黄海青钢等。不知道这次完全更名为企业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决心。
总的来说,25日的中超俱乐部会议并没有给俱乐部太多的讨论时间,决定也只是口头传达。最终细则将在未来15天内以文件形式实施。